政商参考网客户端
政商参考网客户端
工作人员
当前位置:首页  »  法眼·经济
金融科技让银行更高效
时间:2018-05-10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阅读:10

  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量金融科技公司纷纷进入银行业各个细分领域,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传统银行的业务份额受到冲击和瓜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此前,金融科技一度被视为互联网企业与创业公司的专利,银行将被颠覆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而实际上,银行业一直非常重视新技术运用,“科技引领”“科技兴行”的主张从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并延续到现在不难看到,近两年来,银行业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在服务创新、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精细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并开始加速拥抱金融科技,实现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助力服务上台阶

  花旗银行、上海银行等相继引进生物识别技术,不断完善银行安全控制体系,升级客户交互体验

  如今,生物识别技术正越来越多应用于传统银行业务中。几天前,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简称“花旗中国”)宣布,正式推出声纹验证服务。作为国内首家及目前唯一一家大规模应用这一领先技术的银行,花旗中国开展的花旗对话声纹验证服务可在自然对话过程中验证呼叫者身份,帮助客户无需牢记多个个人识别密码或回答连串问题进行常规查询,以获得更为方便、安全、快速的身份验证体验。

  具体来看,声纹验证技术通过辨识客户的声纹来确认身份,因为每个人的声纹如同指纹一样,独一无二。其中,自然对话验证(Free Speech)是一种与文本无关的声纹识别系统,可在自然对话过程中验证呼叫者身份。花旗中国有关负责人表示,与其他生物验证方法相比,该技术不仅干扰较少,客户接受度更高,而且对技术要求更严格,确保客户身份信息安全。当客户通过花旗银行24小时服务热线与客户服务专员对话时,系统会在15秒内自动辨识客户身份,相比目前平均约45秒的认证程序,时间大为缩短。

  据悉,花旗声纹验证服务已被花旗亚太区多个市场引入,目前已有超过448万名客户注册使用。

  在生物识别技术的落地项目中,经济日报记者还从上海银行了解到,目前该行已在手机银行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实现了语音导航、指纹登录、刷脸开通转账等新型交互体验。同时,手机银行中集成了NFC支付(Apple pay/Huaweipay等)、云闪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以提高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此外,通用E盾体验升级,进一步完善了手机银行安全控制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富管理上,上海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行手机银行在线投资专家已实现从客户资产规模、投资年限、风险偏好、性格特征和预期目标等5个维度切入,采用机器学习、量化模型技术提供智能化投资服务,让投资理财化繁为简。

  区块链技术拓展服务新空间

  在扶贫、国际贸易、住房租赁平台、电商供应链、雄安新区服务场景等领域,区块链技术助力银行业一展身手

  除人工智能外,区块链技术也是当下银行业各个金融机构发力的焦点。“这一技术在数字货币及其衍生产品的疯狂增长中证明了其价值。对金融行业来讲,确实也是一个提供同业之间合作的最佳技术选择,一旦在应用场景上获得突破,将完全有能力形成一个生态,成为颠覆传统服务能力和同业合作关系的关键技术。”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臧铖表示。

  综合分析国内上市银行2017年业绩报告可以发现,多家银行都已经宣布在区块链领域的落地项目。其中,五大银行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扶贫、国际贸易、住房租赁平台、电商供应链、雄安新区服务场景等领域。

  以贵州扶贫为例,为破解困扰政府扶贫管理的难题,在贵州省政府支持下,工商银行与贵州省贵民集团合作,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与信息互信,以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溯源、不可篡改”实现了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

  农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上线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产品“e链贷”;此外,推进金融数字积分(简称“嗨豆”)系统建设,打造区块链积分体系。

  据介绍,“e链贷”是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供应链业务特点深度融合,为农业银行提升三农业务效率,拓展服务内涵提供技术手段和商业机遇。该产品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农行涉农电商数据的基础上,向电商供应链的法人客户提供完整电商融资服务,功能包括订单采购、批量授信、灵活定价、自动审批、受托支付、自助还款等。

  建设银行则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并在雄安新区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租赁住房平台等领域。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任鹏表示,建行依托新一代系统、人脸识别、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协助新区管委会搭建好住房租赁监测平台和住房租赁交易平台。未来,建行将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为新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服务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智力服务。

  大数据技术支撑服务个性化

  在投资领域以及传统信贷等业务上,大数据技术都显示出巨大价值。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技术的大规模成功应用,还有赖于在数据模型上的突破

  “数据资产的价值已经得到认可,如何用好这些资产成为一项重大课题。商业银行拥有丰富的数据资产,并且外部数据将越来越可获得,随着大数据建模和处理技术的成熟,将成为极为重要的营销、风控、管理、决策工具。”臧铖表示。

  在大数据应用上,近日,德意志银行宣布推出首款大数据投资工具,即交互式网络工具“α-DIG”。它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来量化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其他企业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品牌价值、管理能力和环境可持续性。据悉,该产品初期可监测大约5000家公司。

  α-DIG深度扫描企业财务报告中的隐藏信息,结合领先数据科技进行网络筛选,并分析包括员工、客户和供应商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行为的真实看法,利用这些信息量化企业的无形资产,例如企业文化、声誉和创新能力,最终帮助客户将这些信息纳入投资组合策略中。

  α-DIG依托于德意志银行数据创新平台dbDIG。该平台首席数据科学家安迪·莫尼兹表示:“我一直在寻找衡量ESG新闻是否具有实质投资指导意义的方法。研究表明,投资者总是低估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影响力,直到这些影响反映到盈利数据上。”

  安迪·莫尼兹认为,在当前服务型经济体系中,企业的大部分价值来自无形资产。然而,在目前保守的会计准则下,企业往往无法将大多数无形资产的价值精准记录在财务报表中,因为它们很难衡量。尽管投资者知道这些非财务信息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想将这些信息纳入投资决策中,仅仅参考企业账户信息是不够的。

  除了应用在投资领域,部分传统银行也开始尝试将大数据用在传统信贷业务上。如上海银行利用大数据征信服务能力结合智能规则模型,实现了消费信贷业务在申请、审批、签约、提款等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线上化,在线消费贷款审批处理时间缩短至秒级,日处理峰值超过30万笔。2017年,该行消费信贷全年投放202.45亿元,同比增长55.9%,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7%。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运用,目前看主要还有赖于在数据模型上的突破,若不能够掌握充分、准确挖掘出数据价值的能力,这一技术的大规模成功应用可能还有待时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Copyright © 2023 政商参考网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飞信网络